不同领域、各行各业应协同发力、久久为功,提升供给体系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,推动供需良性互动,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
一年一度的“双11”促销活动落下帷幕。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显示,绿色家电、智能家居、“美丽经济”、国货潮牌等品类的商品颇为走俏;高端净水器、空气净化器、扫地机器人等越来越受年轻群体欢迎。种种迹象表明,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持续不断地催生消费新需求。在这种趋势下,优化供给对激发消费活力、扩大有效需求显得愈加重要。
近年来,一系列优供给、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多管齐下、协同发力,更好满足百姓消费升级的需要,也更好地发挥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。虽然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、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,但总体来看,消费这驾马车仍然动力十足,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大、韧性强的特点和趋势没有变。
不过,在投资结构不断优化、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同时,制约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因素依然存在,供给结构调整相比需求结构的变化仍存差距。比如,养老托幼、文化消费等领域的供给不仅总量不足,质量也须提升。
差距就是空间,短板就是抓手。进一步结合消费者的诉求创新供给,提升供给体系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,持续挖掘释放巨大消费潜力,不仅能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。
激发消费潜能、高质量扩内需,需要优化制度供给、突破供给约束堵点。应进一步发挥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,特别是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意愿,加快推进康养服务、文化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,加快新型消费场景、县域商业体系、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建设。同时,要增强消费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统筹推进“补短板”和“锻长板”,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,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。此外,还应以更加健全的市场管理体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,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舒心地消费。
优化提升供给,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要给予相关行业和企业更多财税、金融等惠企政策的支持呵护。从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%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,到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;从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倾斜、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到创新授信模式缓解科创、小微企业融资难题;从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,到不断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……近年来,一系列政策利好广大市场主体,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。期待未来有更多好政策,能有效激励企业创新产品、提升服务,从而提升供给水平、扩大有效需求。
企业作为供给主体,应更加主动融入科技进步、产业变革的进程,持续研发新技术、新产品,适应新业态,不断满足、激发和引领新需求。
商厦市集人头攒动,电商平台订单火爆,这折射出千家万户的好日子,也是经济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不同领域、各行各业应协同发力、久久为功,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供需良性互动,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11月21日 18 版)
“同世界·共北斗”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,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,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。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...
意向区域: 全国
意向区域: 全国
意向区域: 长三角 上海 江苏-南京市 江苏-无锡市 江苏-徐州市 江苏-常州市 江苏-苏州市 江苏-南通市 江苏-连云港市 江苏-淮安市 江苏-盐城市 江苏-扬州市 江苏-镇江市 江苏-泰州市 江苏-宿迁 浙江-杭州市 浙江-宁波市 浙江-温州市 浙江-绍兴市 浙江-湖州市 浙江-嘉兴市 浙江-金华市 浙江-衢州市 浙江-舟山市 浙江-台州市 浙江-丽水市 安徽-合肥市 安徽-芜湖市 安徽-马鞍山市 安徽-铜陵市 安徽-池州市 安徽-安庆市 安徽-宣城市 安徽-滁州市 安徽-蚌埠市 安徽-淮北市 安徽-淮南市 安徽-宿州市 安徽-阜阳市 安徽-亳州市 安徽-六安市 安徽-黄山市